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嚴益唯報道
2025中超聯賽第三輪,19歲的李新翔橫空出世。首發登場,1射2傳,幫助上海海港隊在落后兩球的情況下追平比分,一戰成名。他也是第一個獲得中超進球的05后球員。 李新翔進球之后不久,比他小一歲的王鈺棟也攻入了中超首球。次日,比李新翔大幾個月的朱鵬宇也同樣打進了中超首球。無論是王鈺棟,還是朱鵬宇,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他們剛剛參加了二月份的U20亞洲杯。但是,李新翔相對卻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李新翔是誰?賽后,相信有不少人在這樣打聽。
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開始了對李新翔青訓之路的探尋。在試圖找出答案的過程中,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么一位技術全面,在上海青訓圈一直被人看好的05后小將,居然在過去幾年,從未入選過U系列國家集訓隊。
記者發現,李新翔不僅錯過了今年二月的U20亞洲杯,甚至在2024年全年,中國足協先后組織了7期U19國家集訓隊(05/06年齡段),李新翔竟然一次都未被召入。究竟是什么原因,李新翔被中國足協的球探體系忽視了呢?
①海派青訓的優等生
李新翔其實并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恰恰相反,他的成長路徑清晰、專業、系統,甚至可以說是中國青訓體系中難得的“優等生”樣本。一位熟悉海港俱樂部的青訓教練對于李新翔的一戰成名,并不意外,他向記者反復強調:李新翔一直都很好。
李新翔的足球啟蒙從5歲就開始了,與過去有國字號主力球員十多歲才啟蒙完全不同。當他還在幼兒園大班時,就很幸運能夠在平涼路第四小學接受足球啟蒙訓練?!捌剿摹笔巧虾W闱騿⒚捎柧氉罹叽硇缘摹昂E伞被?,曾培養出申思、孫吉、孫祥、沈夢雨等一大批國字號球員。李新翔小學時踢的是八人制的中后衛。長期以來負責”平四”足球工作的宋東鳴老師告訴記者,讓他踢中后衛是球隊的需要。因為這是最重要的位置,當然留給了教練最信任的球員。正是這個位置,使得他從小就比別人有機會看到更完整的比賽場景,提升了他的球場視野,意識型球員的雛形就此形成。
他的啟蒙教練朱洪林對他的評價是“全面、聰明、能吃苦?!彼芴咔颍材茏x書。朱教練記得他當時還是中隊長。四年級開始,區少體校的教練林志樺也到“平四”來參與指導,彼時他在上海校園足球圈內已頗名氣。李新翔代表楊浦多次參加上海市運會,在林志樺教練帶領下,獲得第十六屆市運會男子C組第一名;在徐佳教練率領下,奪得第十七屆市運會男子A組第一名。
2018年,海港俱樂部組建05年齡段梯隊,李新翔入選。
2022年,16歲的李新翔“跳級”代表海港隊參戰中國足協U19聯賽,并在比賽中獲得進球。長期跟蹤報道05/06年齡段球員的本報記者王曉瑞,在他的文章中還提及了一段李新翔鮮為人知的經歷:2023年第一屆學青會上,李新翔打進6球,與蒯紀聞并列隊內射手王。此外,2024年他為海港B隊在中乙聯賽中出場達到21次,相比同齡的球員,他的職業聯賽的經驗不可謂不豐富。
李新翔的父母是新上海人,他從小在上海長大,受益于海派足球青訓的熏陶。據他的青訓教練們介紹,李新翔小時候力量不足,但是卻善于動腦子。李新翔的一位重要的青訓教練林志樺,其父親就是林耀清,徐根寶的師傅。三十年前,同樣在19歲時一戰成名的祁宏,也是林耀清的關門弟子。正如青訓教練們對李新翔的評價:踢球合理、技術全面,這位05后小將完美地繼承了海派足球的優良基因,是海派青訓的優等生。
②U系列國家隊的選拔盲區
李新翔的成長軌跡表明,他并不是缺乏出色的表現,而是“沒被看到”。
而這,恰恰暴露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當一個青訓球員在上海這樣的足球重鎮、在體系內有完整履歷、在比賽中有穩定輸出,仍然無法進入U系列國家隊視野——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選拔體系的燈光是否照得太集中,卻忽略了那些角落里的光芒?
如果說李新翔的經歷有什么“反?!?,那最大的反常就是:在2024年全年U19國家集訓隊共七期集訓中,他一次都未被征召。
要知道,這七期集訓是為備戰2025年U20亞洲杯而設,足協先后從05/06年齡段召入了大量球員。首期集訓名單多達46人,幾乎涵蓋了國內主流青訓梯隊的中堅力量。令人費解的是跳級踢過U19聯賽且表現不俗,學青會上進球不少,已經在中乙聯賽踢上主力的李新翔卻一直無法入選。
其實,李新翔所在的俱樂部——上海海港,早已將他推薦給國家隊教練組。但,為何職業聯賽0出場,海港06年出生的劉鐵誠甚至在前三期集訓中得以入選,李新翔為何被遺漏?無人能給出明確解釋。
有一種可能是,因為05這批隊員受疫情影響,國際比賽機會少。而06年齡段的國家隊,曾經參加了2023年的U17亞洲杯,所以這些球員在足協的選拔體系中知名度比李新翔更高,更容易被中國足協的選拔機制篩選出來。這就解釋了,為何劉鐵誠夠連續三次入選中國足協選拔的2024年的U19集訓隊,國內比賽數據更好的李新翔卻無人問津。
這一現象并非個例。同樣來自海港俱樂部的蒯紀聞,作為上海06年齡段的代表球員,在國字號的曝光率遠高于李新翔。雖然兩人從小就是老對手,互有勝負,甚至在市級比賽中,李新翔所率隊表現更佳,但在進入U系列國家隊的過程中,“知名度”似乎成為一道隱形門檻。
這種現象反映出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當前的U系列國家隊選拔機制,更多依賴于既有的“固定名單”和教練視野,缺乏動態更新和持續觀察。
選拔球員的廣度、時效性與適應性,正在滯后于青訓人才激增的現實。
③機制落后于現實:該如何改變?
李新翔的“被遺漏”不是個案,而是一個青訓結構和選拔機制之間錯位的縮影。
數據顯示,第十五屆全運會足球比賽男子U16組別(09/10年齡段)多達24支隊伍參賽。而U18(07/08年齡段)和U20組(05/06年齡段),按照足協去年的預計,參賽隊伍分別為27支與18支,實際的參賽球隊應該少于U16組,但也能遠遠超過之前全運會男子組別的參賽球隊,有段時間,一個組別只有12至13支隊伍參賽——很明顯,中國足球的05后一代,數量已經上來了。
但量上來了,質能不能出來,關鍵在于——有沒有及時“看見這些人的系統”。
當前U系列國家隊每期集訓仍然延續傳統模式:每次30人左右;常年穩定班底;少量輪換或“象征性”選拔;選拔路徑高度依賴“人脈鏈”和既有圈子。
在過去青訓人少的時候,這樣的機制勉強可以維持效率;可在今天這個青訓球員“基數翻倍”的時代,這套系統已經難以承載發現真正“后來者”的任務。
我們并非沒有參照系。日本足協的做法或許值得中國足球認真借鑒。
據介紹,日本國內設有六大足球大區,每個大區不止一支代表隊,組成大區的多支精英隊輪番參加國際邀請賽。與此同時,日本U系列國家隊并非一支常設固定陣容,而是由多支精英混編隊靈活輪換參賽。正因如此,我們常看到日本U系列國家隊在一年內多次更換出場陣容,甚至可以“分身”參加比賽,實際正是得益于他們將更多球員“拉進國字號體系”磨合、觀察、錘煉。
2021年12月28日,日本足協前技術委員會主席反町康治在《球員之旅》一文中曾指出:“我們理想培養路徑是,球員在17歲完成職業首秀,并在十幾歲時進入國家隊?!彼岬降膬灏步⊙?、久保建英、堂安律,都是13~14歲時就已經引起了國家青年訓練營的注意,并從U15開始代表日本參加比賽,一直在各級別的世界杯中戰斗。
相比之下,我們目前的模式過于保守。既然05后的人數已開始大幅增加,而且09后增幅更大,那選拔體系也有“多線程并行”的可能。比如,是否可以考慮設“紅隊”和“黃隊”,分別由外教和本土教練帶隊?定期或不定期地讓這兩支隊伍進行內部PK賽?紅黃兩隊可以輪番參加國際比賽,甚至可以“分身”同時出擊一些有價值的國際邀請賽,組織U系列的“內部選拔錦標賽”,讓更多“潛力股”有機會被看到?
如果機制繼續滯后,那么再多的李新翔,也可能只是在國家集訓隊燈光照不到的地方孤獨成長,不能被及時發現,對于球員與球隊都是不小的損失。
④誰是下一個李新翔?
李新翔錯過了U系列國家隊,卻在中超聯賽一戰成名。這是幸運,也是遺憾。
幸運的是,他靠著自身實力和相對偶然的首發機會,終于被看見;遺憾的是,在他之前,國家隊的系統從未真正看見他。
李新翔之前聯賽間歇期曾經回到“平四”,他高興地告訴老師們,已經被一線隊報名了,而且還替補出場了。宋東鳴老師當時還祝賀他說,是金子總會發光。沒想到,李新翔這么快就一鳴驚人地發光了。曾經將“平四”足球發揚光大的功勛校長許碧鷹告訴記者,看到李新翔中超首秀的精彩表現她非常高興?;蛟S在平四老師們的眼中,李新翔遲早會有這樣的高光時刻。但是,對于中國足協的U系列國家隊選拔體系而言,不應該只是等金子自己發光,而是應該有系統地找出每一粒金子。
所以,“李新翔是誰?”這是一個對選拔體系的追問;“誰是下一個李新翔?”則是一個對未來的期待,更是一個反思。
在青訓數量上來了的今天,“被錯過”正在成為一個新的風險高地。唯有系統更開放、視野更全面、機制更進步,才能真正把這個時代的潛力兌現成現實的希望。系統性選才,才是真正的青訓強國之路。
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李新翔,也不希望他只是一個“偶然”。 當不是“偶然”成為常態,才是真正的足球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