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阿根廷4比1大勝巴西的比賽中,第二個進球堪稱一次集體配合的經典,33次傳球(Opta的統計是37腳)后刻畫出的進球,阿根廷的11名球員都觸碰到了球。然而,法國《隊報》分析指出,這一連串成功傳球得以實現,根源在于巴西前鋒們集體放棄防守。
巴西的失利并非源于阿根廷反擊造成的混亂或失位。實際上,巴西頂住了反擊的第一波沖擊,阿根廷未能立即獲得射門機會,這說明排兵布陣和臨場反應并沒有太大問題。然而,當阿根廷發起第二波沖擊時,巴西的陣地前沿和周邊卻缺乏足夠的防守球員?!蛾爤蟆氛J為,如果說阿根廷剛發動反擊時,巴西陷入人數均勢尚可理解,那么在雙方都有調整時間的情況下,全隊多人未能回防到位則是一個重大失誤。
《隊報》指出,這一進球發生在比賽第13分鐘,無人有理由感到疲憊。巴西的四名前鋒——“可能是除馬爾基尼奧斯外隊內最好的四名球員,其中兩人還是今年金球獎候選人”——表現令人失望。拉菲尼亞賽前放話要“揍扁”對手,結果他與鋒線隊友一道偷懶。
從排兵布陣和比賽中的陣型來看,巴西在壓上進攻后依然保持相對緊湊的防守結構,防線位于中場附近。如果兩名邊鋒參與逼搶,巴西完全可以維持442陣型。然而,阿根廷反擊開始的時候,首先是阿根廷球員德保羅頂住庫尼亞的壓力,甩開對手后從容將球分給帕雷德斯。拉菲尼亞則完全失去專注,沒有在對方拿球時回撤,在自己一側留下巨大空當。
在巴西四名前鋒中,只有羅德里戈嘗試回防,但空當已在對側形成。此時,巴西中后場站位依然緊湊,四人防線和中場安德烈、若埃林通都在位。然而,羅德里戈放慢腳步,拉菲尼亞和庫尼亞毫無動靜,這兩人在場上的位置比回跑的維尼修斯更靠前。
畫面顯示,羅德里戈在慢跑,而另外三名前鋒距離交戰區域足有30米。禁區內,五名阿根廷球員加上禁區外的德保羅,對抗六名巴西球員。阿根廷未能直接沖破巴西防線獲得射門機會,于是回傳。羅德里戈趁機退回防線高度,此時巴西球員集中在幾米范圍內,但皇馬前鋒并未察覺身后莫利納的插上,這位右后衛在進攻中未受任何干擾,盡管最初階段庫尼亞比他更靠近巴西球門,但庫尼亞并未跟回來,莫利納有充足時間和空間選擇傳中路線。羅德里戈無法干擾傳中,阿根廷在禁區內形成人數均勢,恩佐沖入左側空當得分。
《隊報》認為,四名前鋒中,維尼修斯和羅德里戈態度相對積極。維尼修斯的任務是干擾中衛,起步太遠未參與防守情有可原;羅德里戈回防參與重組防線,但缺乏專注,未能察覺莫利納插上。
另兩名前鋒的表現則令人費解。《隊報》指出,拉菲尼亞在利茲聯被貝爾薩塑造成沖刺機器,在巴薩也適應了弗利克的高壓逼搶。庫尼亞在萊比錫學習壓迫足球,在馬競和狼隊都需協助低位防守。這些球隊要求球員積極防守,否則難以上場。庫尼亞本身防守頗為活躍,甚至通過高位搶斷打進巴西唯一進球。然而,他在這次失球中的表現卻又是明顯偷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