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在法國足球的歷史上,并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德比”。由于法甲聯賽的競爭格局始終在變化,不同年代的強隊此起彼伏。然而,巴黎圣日耳曼(PSG)與馬賽(OM)之間的對立,卻成為了法甲歷史中最具戲劇性的宿敵關系之一。
國家德比的誕生:從競爭到敵意
1970年代,巴黎圣日耳曼剛剛成立,而馬賽則是法國足壇的傳統強隊,長期競爭聯賽冠軍。1986年,巴黎贏得首個法甲冠軍后,雙方的敵意開始顯現,尤其是在1980年代末,巴黎主席弗朗西斯·博雷利指控馬賽老板貝爾納·塔皮涉嫌操縱比賽,兩隊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惡化。
進入1990年代,隨著Canal+電視臺收購巴黎圣日耳曼,塔皮同意配合打造“國家德比”概念,兩支財力最雄厚的俱樂部之間的較量成為法甲最受關注的對決。這一設定在地理上也頗具象征意義——巴黎位于法國北部,馬賽則是南部的代表性大都市。然而,進入21世紀,里昂的七連冠打破了兩隊的雙雄爭霸格局,“國家德比”的氛圍一度被沖淡。
如今,巴黎圣日耳曼已成為卡塔爾資本掌控下的“法甲獨一檔”,擁有遠超其他球隊的財政實力和球員配置。而美資控股的馬賽盡管希望成為“法甲第二強”,但由于管理層動蕩,球隊的競爭力始終不穩定,在歐冠資格爭奪戰中占據一席之地已算得上成功。
影響力消退,馬賽的“國民球隊”光環褪色
在巴黎崛起的過程中,馬賽的影響力正在不斷被侵蝕。上世紀,馬賽曾是法國人鐘愛的“國民球隊”,尤其是他們至今仍是法甲唯一一支奪得歐冠冠軍的俱樂部(1993年)。甚至連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許多出生在巴黎的球員,都是馬賽的球迷。
然而,巴黎圣日耳曼憑借資本優勢和明星效應,逐漸成為法國球迷的新寵,許多外省球迷也倒向了巴黎。馬賽的影響力則日漸縮小,如今幾乎只局限于馬賽及其周邊地區。
在球場上,馬賽已經無法與巴黎抗衡;在球迷基礎上,他們也在被逐步邊緣化。但當巴黎進一步侵犯他們的文化象征時,馬賽人終于爆發了——他們用倒酒的方式,發起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抗爭。
一場關于認同的戰爭:力加風波引爆馬賽怒火
2024年9月,巴黎圣日耳曼與法國酒業巨頭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達成了一項為期四年的全球合作協議。然而,這項合作僅僅持續了三天,便在馬賽人的強烈反對下宣告終止。
馬賽球迷的憤怒絕非無理取鬧。力加不僅僅是一種利口酒,它幾乎是馬賽的文化象征。自1932年由保樂力加在馬賽創立以來,這款以茴香和甘草為主要成分的酒,已成為法國南部最具代表性的飲品。然而,這個深深扎根于馬賽的品牌,卻決定贊助馬賽的死敵巴黎圣日耳曼。在馬賽球迷看來,這無異于“背叛”——他們的城市驕傲,被自己的象征性品牌出賣給了最討厭的對手。
消息傳出后,馬賽球迷發起激烈抗議。一些球迷憤怒地將家中的力加酒倒入水槽或馬桶,并在社交媒體上高呼“背叛”“陷阱”“力加曾是我最愛的酒,現在結束了”。在他們看來,這不僅僅是商業合作,更是一種資本對馬賽文化的踐踏。
政界也介入,保樂力加迅速讓步
不僅球迷群體強烈反對,馬賽市長貝努瓦·帕揚(Benoît Payan)也迅速表態。他直言:“我看到這個消息時非常不滿,老實說,我們完全無法理解?!彪S后,他立即要求與保樂力加高層會面。
面對洶涌的民意,僅僅三天后,保樂力加便宣布取消與巴黎圣日耳曼的合作。9月5日,公司發表聲明稱:“面對公眾的強烈反應,公司決定放棄與巴黎圣日耳曼的全球合作,該合作原本旨在推廣我們的威士忌和香檳品牌?!?/p>
這一消息讓馬賽球迷興奮不已,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歡呼:“這是馬賽人民的勝利!”
即便力加未被推廣,馬賽人仍無法接受
事實上,由于法國法律嚴格限制酒類廣告,巴黎圣日耳曼本來也無法在法國國內推廣保樂力加的產品。這項合作的主要目標市場是國際市場,并未涉及力加品牌。但即便力加并未出現在合作計劃中,馬賽球迷仍然無法接受自己的象征性品牌與巴黎圣日耳曼建立任何聯系。
面對如此巨大的輿論危機,保樂力加集團CEO亞歷山大·里卡爾親自出面道歉,并在9月5日的聲明中寫道:
“力加品牌已經在馬賽生根超過90年,這座城市見證了它的誕生、成長,并給予它靈感。這種聯系比一切都重要。因此,我今天做出的決定是出于內心的選擇?!?/p>
巴黎仍是贏家?馬賽的抗爭能持續多久?
盡管這次合作計劃破裂,但巴黎圣日耳曼與保樂力加的關系并未完全終止。事實上,保樂力加已是巴黎圣日耳曼球場貴賓區的官方供應商超過十年,這層合作關系依然存在。
社會學家呂多維克·萊斯特雷林在接受《巴黎人報》采訪時分析道:“保樂力加很快意識到,球迷的憤怒不僅僅局限于足球圈,甚至連當地政界人士都介入了討論。他們迅速評估了成本與收益,最終發現堅持這項合作的代價過高。”
然而,這場象征性的勝利,能否真正逆轉馬賽影響力日漸式微的現實?馬賽人要想守住屬于自己的驕傲,首先更應該對各種折騰不斷的美資發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