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莊太坤
最新的消息,中超不欠薪的俱樂部只剩下3家。
中甲貴州隊,部分球員欠薪超16個月,欠薪時間之長讓人懷疑球隊是怎么過的聯賽準入?
除了欠薪,還有欠費:前有河北隊拖欠場地的水電費,后有重慶隊拖欠供應商的伙食費。
后金元時代,資本抽離得太迅速,而此前無限制地惡意競爭,又把成本抬升到一個眼下無法體面收場的地步。
據多家國內媒體報道:僅2019年一年,恒大為這5名歸化球員支付的轉會費、工資及安家費高達8.7億,具體到薪水部分,高拉特年薪1300萬歐元,艾克森、阿蘭是1000萬歐元,費南多是800萬歐元,洛國富是500萬歐元,蔣光太是300萬歐元,而且都是稅后,折合人民幣大約在3.6億左右。
于是,高拉特說,我現在離開,對誰都好。
參考中超球隊的收入,這個體量的投入,是荒謬的!
金元足球的背后,是企業足球的品牌投入,其中地產足球是翹楚,一切都像攻城略地,開盤賣房,巨大的利潤和品牌效應,讓足球賬面維度的投入產出比變得毫無意義。
但最近幾年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鏈相繼崩盤,而足球的品宣紅利也早已過了,所以談不上什么壯士斷腕,眼下,就是甩包袱而已。
任何一個行業,重要的不是多大量級的投入,而是持續地穩定地投入。
所以,一個財務制度的嚴厲監管,至關重要。
體量和品牌強大如巴薩,也被西甲工資帽制度逼走來了隊史最佳梅西(當然,拉波爾塔以一己之力對此亦有“貢獻”)。
不差錢如沙特公共投資基金,買下紐卡后最多也只允許愣砸2億歐。
但中超聯賽,從未對投入和收入有過嚴肅的核算和嚴格的限制。
如此發達和嚴謹的歐洲足壇,現在各家豪門也被球員的高工資折磨得死去活來,部分被逼紅眼的豪門憋出一個歐超,其中工資制度,由于借助的是美國資本,玩法也類似NBA的工資帽模式,即球員的個人收入和球隊的整體支出,都和整個聯賽的支出掛鉤,每隔幾年來一次勞資談判,確認具體分成的比例。
工資透明化、收入透明化、工資收入比例透明化以及一系列復雜的規則限定,其實NBA早已提供了一套運行良久的標準答案,就看傲慢的歐洲足球世界和瀕死的中國足球世界,愿不愿意拿來“抄”了...